-
观点 | Opinion more
-
如何报道中国?我的经验就是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
我感觉在中国的经历就像剥洋葱。这十几年来,一层层地剥去洋葱皮,一点点加深我对中国的理解,但是后面还有没剥完的部分,还藏着更深刻的理解。也许人穷尽一生也不能说完全读懂中国,但这就是过去17年来我致力于做的、未来也会继续做下去的事情。[全文]
-
对扶贫,我们曾陷入一个数字困惑
国际社会一直都把全球减贫的成绩归为他们的努力。但是很多人都用这些数据来质疑这个结论。总的来说,中国减贫成果是中国人自己的成绩,国际社会的贡献是很少的,国际社会的援助对于减贫几乎没有贡献。当然这也是数字游戏。[全文]
-
扶贫不是致富,我不反对致富,而是希望界定一下扶贫的定义
这种贫困实际上是贫困群体的现代性的缺失或不足,不仅是物质的,也是观念和精神认识层面的。他们之所以贫困,不是因为懒惰,他们非常勤快,但对出去冒险的人并不鼓励。我们知道“不安分守己”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还存在贫困群体对接现代化的制度性缺陷。[全文]
-
又躲采访……要挖掘这位驻藏干部的故事,真不容易
提到嘉绒藏族新的锅庄舞,唐春明老人十分激动。他说锅庄是藏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娱生活,以前歌颂的是藏寨少爷等,现在日子好了,藏胞们也得改变以前的传统,要明白带领金川脱贫致富的是不是什么老爷少爷,是中国共产党。[全文]
-
华为、光伏与碳中和:《山海情》后来的故事
你们应该和我一样,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当年娃娃们一心想要逃离的穷山沟,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全文]
-
中国脱贫事业成功,这三个理论也获得了验证
这个人间奇迹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为了让全世界不同文明、不同信仰的人民也能一听就懂、理解透这个精彩故事,不能只用中国大陆人民所熟悉的叙事语言讲述,还需要通过更加世界性的叙述方式对这个故事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全文]
-
贫困户吃了扶贫羊,村干部想了这么套对策
“上周跋山涉水给他搬了个小型农用机,过几天就会有技术人员来驻村教他怎么使用。技术人员还没来,农用机没了,我问哪儿去了?他说卖废铁了,几万一台的农用机啊!当时差点儿没把我气得背过去。”提到几年前这件事,南部Y市某村的扶贫干部依旧情绪激动。[全文]
-
返贫是个伪命题,扶贫组撤出后下一棒交给谁?
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攻坚”名义设置的一套政策体系就不需要了。国家针对扶贫的长效机制已经比较健全,如低保、大病救助、助学贷款等。有些地方担心返贫,进而提出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这是多此一举。[全文]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我所驻的村委会摆脱贫困是减贫史上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是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乡工作组同志、以及部分教师等相关人员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创造的。不过,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文]
-
果桑扶贫:人人能种的“懒水果”,如何形成产业闭环?
《山海情》中,闽宁村种植大棚蘑菇“投资小、周期短、赚钱快,只要你肯学,人人都能干”,其实,这是建立在通路、通电、通水、政策优惠和科技赋能的基础上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产业在因地制宜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要介绍的果桑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全文]
-
“这个黄毛娃怎么帮我们脱贫,下来镀金才是真的!”
30多年的扶贫成果,无数中国人拿出了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的韧劲,才将全面脱贫的那个圆,一点一点的拼了出来。这个圆里有着太多的人与故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本文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来自阿坝藏区达尔甲村的一根“针”。[全文]
-
驻村第一书记的媳妇儿“丢”了
在中国,共有20万在基层奋战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这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承载着20万人的汗水和心酸,他们在严格的考核和问责下完成各项任务,但归根结底,这样的消极动员和高强度工作不可持续,最后只会人人自危、畏手畏脚。[全文]
-
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新的文明样态
中国大一统的文明传统不容台湾长久分离,从2021年起,大陆在未来要逼台湾上谈判桌,签订最终统一协议。大陆将采用宣布战犯、封锁台湾等各种手段逼迫台湾。大陆不仅手段多得很,还要创造组合手段,包括宣传的威慑战等。[全文]
-
福山不灵了
疫情应对最好的地方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越南和德国,他们不但像福山说那样,政府有出色的执政能力,而且他们社会的贫富分化也不明显。即便在拉丁美洲,相关减贫的政策也在疫情中证明了它的价值。[全文]
-
12年走出“汶川经验”,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经历了大地震,汶川人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贵。为此,我们坚持将灾后重建、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抓牢抓实。[全文]
-
我在大山里,见证一个贫困乡村的“橙”风破浪
马岭二组的一位徐大爷,听说政府要将河坝里的水全部排干统一种植甜橙,反应尤为激烈:“你在乱整哦!我绝对不得干,你们这样弄,以后村里从哪里搞得来大米吃!”[全文]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乡村的再价值化
河边村属于结构性贫困,这是一个没有富人的村庄,2015年,河边村人均收入4303元,同年人均支出为5098元,举村负债。村里没有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致富,现代市场经济却对他们产生了冲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贫困,必须把他们接入到现代的列车上”。[全文]
-
张桂梅身后的贫困县高中,面临着都市精英难以想象的困局
早几十年,包括我们读书的九十年代,每个县的高中都有足够的各自为战的勇气、底气和绝活儿。时过境迁,今天不同了。今天的县高中,特别是贫困县的县高中,面临着自下而上的优质生源匮乏和自上而下的地市层面对于县域教育的挤压和虹吸。[全文]
-
马意骏看大选2020:特朗普拜登,你们的辩论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种族、能源政策、富人税,这些都是美国大选的常辩议题,但有一项重要议题总统大选却从不关心:扶贫。当下美国社会的矛盾,多少都是贫困造成的?过去20余年,问题愈发严重,但不论有多少抗议、甚至引发暴力,美国政客永远不提及冲突的本质,底层民众就这样被遗忘了。[全文]
-
中国从疫情中站起,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怎么办?
从现在起到2049年还有30年,未来30年既是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继续,也是建国71年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更是跟建党近百年的发展一脉相承。中国如果不犯战略性错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可预期的。[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去年我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42元,同比增14.3%
-
赛力斯:谁不想要余承东这样的代言人呢?
-
小康更名赛力斯,张兴海:传统合资造车已过时,BBA来都不干
-
凉山州布拖县推行移风易俗:已有399对“娃娃亲”自愿解除
-
1-3月全国累计支出低保462.1亿元
-
小日子与大梦想 中国家庭的十年之变
-
民政部:全国共认定低保边缘人口431万人
-
国家补助实施十年:欠发达农村男生平均增高10厘米
-
习近平提到的《山海情》原型,让“中国草”走向世界
-
全球贫困与乡村振兴:挑战与经验
-
潜入贵州毕节的反华媒体是谁?都干了什么?
-
香港TVB拍内地扶贫,战斗力爆表
-
打开数据之门 走进14亿人的全面小康
-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
新疆“扶贫书记”一句话,破防了
-
发改委: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
-
习近平的扶贫相册丨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
549.87万户!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解困脱困
-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
-
第一观察|这件大事,总书记扭住不放
-
-
· 扶贫攻坚战 ·
习近平: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
TVB扶贫纪录片主持人震惊:我们国家的公路修得那么好!
-
总书记弯腰颁奖的夏森老人是谁?
-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路通了 人气旺了
-
这个APP里有贫困者最直接的声音
-
“我什么都没得到”,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
-
“电子土豆大学”,来了!
-
“大衣哥”又火了:上午捐款了140万,下午回家卖废品
-
这个“大眼睛”女孩当选了团省委副书记,常年帮扶贫困生
-
为你代言!杭州一高校为贫困生推销家乡土特产
-
王学圻谈《十八洞村》:看了本子我知道什么是精准扶贫
-
除了格斗,凉山孤儿真没别的出路了?
-
凉山“悬崖村”藤梯变钢梯 适龄儿童100%入学
-
你见过省委书记当着媒体唱歌吗
-
农村淘宝加入双11狂欢,你想买点啥?
-
新华社记者获“最悲伤作文”原稿 称支教老师改写过
-
凉山来信的“第二页”
-
最悲伤作文学生:大姐二哥在外打工 每月678元国家补贴
· 世界上最悲伤作文 -
另一封文科博士来信:她们不怀念农村
-
毛主席警卫员回广东养牛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