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喀布尔机场爆炸,塔利班的保证还可靠吗?
这两天,我们跟美国驻沪官员有过详细交流。美方人士称,从阿富汗撤人是目前美国外交系统的头等大事,甚至连驻华使领馆人员都被抽调帮忙;最担心的就是8月31日前撤不完怎么办,更担心机场发生恐袭。不幸的是,他们的担忧被证实了。[全文]
-
恐怖主义头领也常争论:敌人是英美异教徒,还是不纯净的穆斯林?
其实恐怖主义的头领也常常在互相讨论、争论:我们要对付的到底是远方的敌人——美国、英国的异教徒,还是身边的敌人——不够纯净的伊斯兰教徒?[全文]
-
战局复盘| 大马士革为何才“完全解放”
2018年4月19日,随着东古塔战役的胜利结束,叙利亚政府军得以彻底解除了大马士革东部的威胁,在短暂的修整过后,大马士革方面指挥部决定一鼓作气,解除大马士革郊区的最后威胁——南大马士革。[全文]
-
西方迎来IS“返乡潮”,这个节不好过
笔者的一名法国同学坦言,今年圣诞集市的安保是前所未有,虽然戒备森严的安保措施能多少安抚民众的担心,但是由于现在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方式众多,特别是防不胜防的独狼式袭击,这是任凭你再戒备森严也难以杜绝的,暴恐分子仅仅需要一辆车就可以作案。[全文]
-
埃及西奈半岛为何沦为恐袭重灾区
近几年来,“伊斯兰国”积极寻找新的大本营,在“西进”利比亚和“东进”阿富汗均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伊斯兰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埃及西奈半岛。这里是反恐防线的薄弱地区,被称为“柔软的下腹部”。西奈半岛也具备“伊斯兰国”滋生的土壤。[全文]
-
治标不治本,IS刚“被剿灭”就重击埃及
尽管关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和发展,有着数不清的阴谋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伊斯兰国”的崛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国内混乱的政治局面,其扩张则得益于叙利亚内战带来的政治乱局。[全文]
-
对抗恐怖分子3年却被伊军3小时击溃,库尔德人还能建国么?
在“伊斯兰国”三年进攻下仍顽强抵抗的库尔德联军,只用了三个小时就被伊拉克政府军逐出了基尔库克,仅剩一支残军留下抵抗。此前库尔德人一直给人战力强劲的印象,甚至要公投和独立建国,而这一战却是重大的打击并暴露出其内部诸多问题。[全文]
-
巴基斯坦反恐有多努力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兄弟和铁哥们,没有谁比中国更了解巴基斯坦,更理解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特征,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持续的施压和剔除。[全文]
-
面对恐袭,欧洲是时候抛弃“政治正确”了
巴塞罗那突发撞人袭击,“伊斯兰国”已宣布对此负责。伊斯兰恐怖威胁在欧洲似乎已成“新常态”,若想“标本兼治”彻底解决反恐问题,欧洲各国是时候抛弃“政治正确”了。[全文]
-
打跑IS之后 义乌小商品占领了摩苏尔
在IS结束对底格里斯河右岸的控制之前,许多商场已开始营业,而店中的物品也多为中国制造。“因为东西便宜啊”“当时他们是通过网上交易平台联系的我们,”义乌一家外贸公司的小雪说,“客户还问我认不认识婴儿用品的供应商。”[全文]
-
治标不治本,灭了ISIS中东也不会太平
在过去150年里,中东从未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西方一直是中东这场大戏的幕后导演。然而西方帝国主义已经完全失败了。欧洲这个整体的诞生并非来自任何域外干涉或自身的民主程序,欧洲其实是在不断的破坏性战争中孕育的。也许中东也应该经历欧洲曾经历的一切,这样这个地区才能最终完成整合、实现稳定。[全文]
-
为什么巴格达迪的死这么重要
就在一天之前,伊拉克政府军刚刚宣布从“伊斯兰国”手中收复伊拉克北部重镇摩苏尔。作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最高领袖,以及极端组织话语体系内部宗教意义上的“哈里发”,巴格达迪的死,意味着伊斯兰国正在失去……[全文]
-
摩苏尔终于被收复,那么问题来了
最大的问题是重建的钱从哪里来?“伊斯兰国”给伊拉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60亿美元,而眼下伊拉克显然很难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筹集到来自于传统海湾国家如沙特、科威特的资金来进行战后重建。再加上不听指挥的“什叶派民兵”,还有库尔德人独立问题……[全文]
-
特朗普刚说完这话,就被IS打脸了
此前海湾国家组团与卡塔尔断交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推特上炫耀自己的中东之行,认为“也许这将是恐怖主义暴行最终阶段的开端!”不出几天,伊斯兰国便反扑过来。而特朗普的这番表态,可以看出他显然没有搞清楚中东国家教派冲突的复杂性。[全文]
-
华裔被难民杀害,澳大利亚怎么了?
虽然澳大利亚的难民接纳名额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澳难民委员会却一直批评政府对接收难民有所保留,认为对难民的接受度仍处于较低水平。5月23日,悉尼一名穆斯林女大学生因为戴头巾而被路人狠狠打了一拳,但也有穆斯林学生觉得自己从未遭受过宗教歧视。[全文]
-
一堆图告诉你,叙利亚为何自古难有宁日
叙利亚内战是殖民时代的延续,这一中东核心地带依然是域外势力和周边强国的角斗场。有些角色变换了身份(如美国取代英国),有些新角色加入进来(如伊朗)。直到中东地区出现真正的主导国家,可以将大叙利亚地区置于其保护之下,或许叙利亚人民才可以获得和平与稳定。[全文]
-
伊斯兰国“首都”被三面合围,叙利亚的好日子快来了?
拉卡现在的状况类似秦末诸侯眼里的咸阳,“先入关者为王”,攻破拉卡的必然会得到一份丰厚的政治报酬。可一旦拉卡战役结束,美俄逐步抽身,叙利亚内部势力冲突一起,速决战绝无可能。一旦变成无休无止的长期战争,这又是叙利亚人民的一场深重的灾难。[全文]
-
ISIS“罪在千秋”又多了个原因
帕尔米拉因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ISIS同叙利亚政府军争夺的重点。曾是一个辉煌的“帝国”,今天却沦为一座古城遗址,帕尔米拉自古以来就战争不断。原以为遗址已是最差的结局,而ISIS用破坏文物的行为证明,那还不是“最糟糕的状况”。[全文]
-
俄罗斯外交官在土耳其被杀,这不是第一次
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层层安保之中,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仍被恐怖分子杀害,这让人不禁对土耳其已持续近半年的“紧急状态”是否有效产生疑问。上次土俄之间由于外交人员遇刺而爆发争端,还要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之前,这甚至间接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解体。[全文]
-
战地直击| 为躲避狙击手,只能冲过路口
在指挥所旁的路口,穆罕默德拉住记者说:“要快速跳过去,可能有狙击手看着,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冲过去。”记者后退了几步,然后跟着穆罕默德的口令像百米冲刺一样连跑带跳快速穿过。路对面的人看到中国记者这样冲过来哈哈大笑,他们对战争已经习以为常。[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伊拉克抓获ISIS前头目巴格达迪副手
-
阿塔:不会与美国合作打击“伊斯兰国”
-
阿塔突袭“伊斯兰国”在喀布尔藏身点
-
警方监视下新西兰一男子超市内刺伤6人,总理:这是恐袭
-
在美军临走前发动恐袭的“ISIS-K”,是什么组织?
-
俄防长指责美国从阿富汗撤出时,积极针对中俄
-
俄外交部:相当多事实证明,美国在阿富汗与IS合作
-
美军退役海豹突击队成员爆料,曾在伊拉克杀战俘“只为练手”
-
英法院裁定允许“IS新娘”回国,英内政部:将上诉
-
美国终于承认在叙作战“另有图谋”
-
马尔代夫发生针对旅游业恐袭,我使馆发布提醒
-
英媒称他成了IS新头目
-
少女当面对峙IS分子:你毁了我一生
-
伦敦桥恐袭两名遇害者均为剑桥毕业,曾想帮凶手融入社会
-
数百IS成员及家属在阿富汗投降
-
希腊拒收,被土耳其驱逐的美籍IS分子卡在两国中间
-
土耳其:11日起遣送外国IS囚犯回国,撤销国籍也没用
-
土声称抓获巴格达迪姐姐:情报宝藏
-
马里军营遇袭致54死,IS宣称负责
-
IS确认巴格达迪死亡,已确定继承人
-
-
· 打击IS ·
俘虏性奴、贩卖奴隶、斩首人质、毁坏文物、巴黎恐袭……2014年6月29日宣布建国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犯下的血腥罪行,引起全球的愤怒和谴责。美国及其盟友已多次对“伊斯兰国”目标进行空袭打击,俄罗斯也参与到该行列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虽然美俄双方在打击成效问题上颇有争执,但相信随着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打击“伊斯兰国”的决议,全球新一轮反恐合作正在逐步酝酿成型。
-
“疫情下先别犯罪了,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纽时》想黑特朗普,不料翻车了
-
庆祝国庆,印尼一幼儿园把孩子扮成这样上街
-
美国“IS第一夫人”:种族歧视使我步入歧途
-
因公开嘲讽IS 他被举报犯了“仇恨罪”
-
挡子弹护主!GoPro相机加入救主套餐
-
因为特朗普,这位伊朗导演无法出席奥斯卡
-
BBC竟然把惊悚的IS传闻 拍成了让人捧腹的喜剧
-
叙利亚“白头盔”民防组织:其实,我们都是演员
-
“他们让我自爆,但我做不到!”
-
伊拉克大兵抱“中国熊猫”抗击“伊斯兰国“
-
走吧,妈妈带你离开这个曾经的家
-
瑞典竟判决挂IS黑旗合法,因他们谁都杀不特别针对谁
-
“沙特”摇身一变成IS 必应错译引抵制
-
被IS占领过的城市,如今一片废墟
-
FBI公布奥兰多枪手报警录音 IS全被省略
-
美枪击案嫌犯前妻:不做家务就被打,他说理想是当警察
-
要奥巴马辞职希拉里退选……枪击案后,特朗普很忙
-
小萌猫,恐怖组织的新武器
-
埃及:恐怖主义泛滥 都怪《猫和老鼠》
-